读《夜航》——沉重的胜利

里维埃不能休息,因为接下去的欧洲航班又会使他不放心,“飞机的到达绝对不会是决胜的最后一场结束战争,开创幸福和平的时代”。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如西西弗斯一般的永恒之重,一块巨石永无终止的被推上山顶,又毫不留情的滚落下去,这是生命之苦的象征,但是同时它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所在——生的喜悦。这就是沉重的胜利。


《夜航》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1931年发布的作品。从他的作品路线来看,从初期到中期到后期,主要特点从叙事为主到夹叙夹议,再到后期的完全的说教式议论。《夜航》作为他的中期作品,具有优美的叙事语言,同时兼具成熟的思想内核。他从他自身的飞行经历,提炼出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。如果说小王子是一部给成年人写的温馨童话故事,那夜航完全是一部严肃而深沉的纪实式小说。

要理解《夜航》的内容,首先要对圣埃克苏佩里有一些了解。圣埃克苏佩里出生于法国十八世纪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。他的童年过得很愉快,中学时代在瑞士度过。1919年投考海军学校失败,在巴黎美术学院学美术。1921年参加空军,是他航空事业的开始,受训后派往当时法属摩洛哥学习飞行并获得证书。复员回巴黎后他了开始写作。他最为令人熟知的作品是童话《小王子》。此外代表作还有小说《夜航》、《南方邮航》,散文集《人类的大地》《空军飞行员》《人的大地》等。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。1940年流亡美国,侨居纽约,埋头文学创作。1943年参加盟军在北非的抗战。1944年他在执行第八次飞行侦察任务时失踪。

他的《夜航》、《人类的大地》初次出现时,书中的那些雄奇壮丽的情景,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、惊心动魄。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思想写照与行动实录。他在黑夜中期待黎明,在满天乱云中向往中途站,在璀璨星空中寻找自己的星球——生的喜悦。玛佳·德斯特朗评论道:“尼采与纪德设计了一种道德,用激扬优美的文章宣扬,惟有圣埃克苏佩里在危险与充实的人生中身体力行。”他所表现的思想与存在主义十分相像,但是更多的他是在生命中充实生命,在行动中丰满思想,在茫茫夜空中审察人类的欲望与命运。

从本书中纪德所写的序言,可以了解到,在《南方邮航》中对那位飞行员的回忆,细腻精致,扣人心弦,交织一段感情情节,拉近了主角与我们的距离。那么温柔缠绵啊!我们觉得他充满人性的脆弱。而《夜航》的主角,当然没有脱离人情,而是上升到超人的道德高度。在这部惊心动魄的故事里最令我欣喜的是其中的高贵气概。人的弱点、自暴自弃、失落感,我们充盈于耳,今日的文学太擅长揭露它们了,但是持之以恒的意志让人自我超越,这才是我们更需要有人给我们指出的。

书中的飞行员,是小写的人的缩影,是每个搏斗在人生路途上的平凡的人。但是飞行员在这里,可以有一个特别的视角,就是可以如上帝一样俯瞰着人类的大地。“黑暗中有一颗普通的星星,说明那里有一栋普通的房子。有一颗星星熄灭了,说明有一栋房子藏起了他的爱情。或是藏起了他的烦恼”。他看到人类的渺小,也看到人类的伟大。他领略了风暴和阴霾,穿越雷电和暴雨,在一盏幽暗的灯光下独自搏斗。“两只天鹅绒般柔和的手沐浴在座舱的红色灯光里。摄影师用的那种红色灯光。整个世界就剩这点需要拯救的东西了”。

中除了飞行员的形象,身处明亮的办公室的上司里维埃,是一个更吸引人的形象。他本人不行动,他指挥别人行动,把他的道德灌入他的飞行员心地,要求他们最大程度发挥,促成他们建立功勋。邮政航班成立的初期,每一位飞行员都是开辟航线的卓越英雄,飞行的路途充满危险和艰难。对里维埃来说,“人生是一块蜡,需要塑造。得给这块物质以灵魂,为它建立意志。他不许人们因为天气阴霾就可以放松放松,好像那是休息的时候”,而是要他们“保持紧张,是默默无闻的辅助工都因为等待而暗暗羞愧”。得把他们推向一种能带来痛苦和快乐的生活,他想道,这种生活紧张有力,但是,只有这种生活才有意义。

里维埃不能休息,因为接下去的欧洲航班又会使他不放心,“飞机的到达绝对不会是决胜的最后一场结束战争,开创幸福和平的时代”。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如西西弗斯一般的永恒之重,一块巨石永无终止的被推上山顶,又毫不留情的滚落下去,这是生命之苦的象征,但是同时它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所在——生的喜悦。这就是沉重的胜利。“一直遭到他摈弃的种种温馨柔情,又似失去的海洋,忧郁的嗫嚅着,重又向他汹涌而来。”这一切就那么近了……“。所谓等“空下来再说”,好像真的会有空闲的一天,好像生命的终极就能赢的我们意想中的幸福平和的生活似的。可是平和的日子是没有的。恐怕也没有胜利。所有的航班也没有最终的到达。就像西西弗斯那永不停息滚动的巨石。